【产品名称】
通用名称:载脂蛋白A1测定试剂盒(免疫比浊法)
【包装规格】
|
规格1 |
规格2 |
规格3 |
规格4 |
规格5 |
规格6 |
试剂 |
2×25ml |
2×40ml |
4×50ml |
2×90ml |
4×40ml |
8×70人份 |
【预期用途】
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测定人血清样本中载脂蛋白A1的浓度,作辅助诊断用。
载脂蛋白AⅠ(Apolipoprotein AⅠ; Apo AⅠ)为高密度脂蛋白(HDL)的主要结构蛋白,约占HDL蛋白质总含量的65%。Apo AⅠ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保护因子。Apo AⅠ降低,患者易患冠心病,可用作冠心病脂类危险因素的评估指标之一。此外亦可见于肾病综合症、未控制的糖尿病、活动性肝炎和肝功能低下等。
【检验原理】
人血清中载脂蛋白A1与试剂中的相应抗体在液相中形成免疫复合物使测试液体变浊,浊度的高低反映血清中载脂蛋白A1的含量。
【主要组成成分】
Tris、BSA、PEG6000、氯化钠、叠氮钠、保护剂(003A)、硫柳汞、APOA1抗血清(125ml/L)。
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以互换。
【储存条件及有效期】
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避光储存于2~8℃可稳定12个月。
生产日期及失效期见标签。
【适用仪器】
本产品主要适用于下列开放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。建议用户在下列仪器上使用本产品前,根据实验室情况进行验证。
Abbott Aeroset/Architect c8000
BeckmanCoulterSynchronCX3/CX4/CX5/CX7/LX20
Bayer ADVIA 1200/1650/2400
HITACHI7020/7060/7060C/7070/7080/7150/7170/7170S/7170A/7180/7600
Konelab 30/60i
OLYMPUS AU 400/600/640/2700/5400
Roche Cobas Mira Plus Roche MODULAR P800/D2400
SHIMADZU CL7200/7300/8000
VITALAB Selectra-XL/E
TOSHIBA 30/30FR/40FR/120FR
迈瑞 OmilabTM BS-300/400
Sysmex CHEMIX-180
魅力2000
【样本要求】
新鲜血清(不溶血),如未能及时测定,分离的血清立即放在2~8℃保存,并尽快测定。
【检验方法】
1.试剂配制:本试剂直接使用。
2..试验条件:
温度 |
37℃ |
样本用量 |
2μl |
主波长/副波长 |
340nm/700nm |
试剂用量 |
300μl |
测定模式 |
终点法 |
反应时间 |
600秒 |
3.校准及质量控制程序:
在对样本进行检测时须使用商品化的、具有溯源性的校准品进行定标后,再对商品化的、具有溯源性的质控品进行检测,其检测结果必须在允许范围内,才能对样本进行检测。
4.试验结果的计算方法
载脂蛋白含量(g/L) = |
测定吸光度 |
× 载脂蛋白A-1参比浓度 |
参比吸光度 |
【参考区间】
载脂蛋白A1:1.00~1.60 g/L,
引用的参考值范围代表本法的期望值,仅供参考,建议各实验室验证这一参考范围或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。
【检验结果的解释】
胆红素≤684μmol/L、血红蛋白≤4g/L、维生素C≤0.4g/L、甘油三酯≤20mmol/L均不干扰结果。
【检验方法的局限性】
当载脂蛋白A1检验结果>2.2 g / L时,应将样品适当稀释后再测试,所得结果乘以稀释倍数。
【产品性能指标】
1. 外观:无色至淡黄色液体。
2. 净含量:≥标示装量。
3. 试剂空白吸光度:≤0.20A(波长340nm、光径1.0cm)。
4. 分析灵敏度:试剂测试1.0g/L的Apo A1样本时,吸光度差值△A≥0.20A。
5. 线性范围:试剂的线性范围是0~2.2g/L,在此线性范围内的分析性能应符合如下要求:a)线性相关系数r≥0.990;
b)线性偏差≤±15%,绝对偏差≤0.2g/L(零点计算用)。
6. 测量精密度:重复性CV≤3.0%、批间差≤7.0%。
7. 准确度:有证参考物质测定试剂准确度应≤±15%(相对偏差法)。
8. 稳定性:试剂盒自生产日起避光储存于2-8℃可稳定十二个月,各项技术指标(批间差除外)均在范围之内。
【注意事项】
1. 试剂和样品的用量可根据仪器的不同按比例改变。
2. 如遇黄疸、脂肪血或浑浊样品,应做样品自身空白。计算时先将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减去自身空白的吸光度后才进行计算。
3. 本试剂仅用于体外诊断,含有防腐剂NaN3不能口吸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Gaubatz JW et al.J Bio. Chem 1983:4582-4589
2. Frank S et al.Eur J clin invest 1996;26;109-114